Updated:2017-06-12 15:07
據南方網2017年6月8日訊 今年元旦正式實施的鹽業體制改革,為食鹽這一傳統民生產業帶來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機遇。作為用鹽大省、產鹽小省的廣東,特殊政策條件下形成的“有海無鹽”的困境將迎來破局。記者從省鹽業集團獲悉,6月7日,省鹽業集團與以色列IDE公司在特拉維夫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在雷州半島規模化生產優質海鹽,從戰略高度補齊廣東“有海無鹽”的短板。
規模化生產高品質
生態海鹽
廣東作為全國最大的食鹽銷售市場,每年市場鹽總需求量約120萬噸,但本省產食鹽不足10萬噸,90%食鹽產品需要從外省采購調入,長期處于“有海無鹽”、食鹽“有銷無產”的困局。
省鹽業集團雷州半島的日曬海鹽,不久前獲評我國首個國家級“生態原產地”食鹽,富含鈉、鈣、鎂等多種微量元素,有益于人體健康。然而,目前品質優良的海鹽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廣東食鹽市場需求。為此,根據雙方協議,省鹽業集團計劃引進以色列IDE公司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投資10億元在雷州半島海域建設規模化海水淡化后制鹽項目,通過利用雷州半島北部灣優質的海水資源,建設雷州半島生態海鹽生產基地,形成規模化生產高品質生態海鹽能力。
海水淡化技術煉鹽的生產工藝已在以色列、日本、韓國等國家及我國臺灣地區應用多年。海水淡化技術煉鹽主要采用反滲透(RO)和機械蒸汽壓縮(MVC)工藝代替傳統日曬制鹵,首先通過反滲透海水淡化包和機械蒸汽壓縮包生成22%濃鹽水產品,再將22%濃鹽水在制鹽車間蒸發罐內經蒸發結晶生成鹽漿,鹽漿經離心分離、干燥后通過氣力輸送至鹽包裝車間料倉內,經包裝線包裝后成為成品鹽,全過程無公害、無污染。海水淡化技術煉鹽在生產食用鹽的同時,還可得到大量高質量的純凈水作為副產品銷售,大大增加經濟效益。
據悉,以色列IDE公司成立于1965年,一直致力于開發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在過去的50多年中,IDE公司在世界40多個國家從事開發、設計、制造、安裝和運行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項目超過400多個,每日向全球供水350萬立方米。粵以企業此輪強強聯合,是基于各自優勢,在技術、品牌和資本等層面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以海鹽為突破口開發
海洋資源
據省鹽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呂永鐘介紹,雷州半島項目通過引進以色列IDE公司海水淡化技術,大幅提升海鹽生產的工藝和效率,配合光伏發電解決能源問題,將實現海鹽生產全過程的生態環保,通過改革為解決食鹽這一特殊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創新發展、提質增效的空間。
同時,雷州半島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生產海鹽25萬噸的同時,還有副產品堿性離子水10萬噸、純凈水80萬噸、食用氯化鉀2萬噸、海淡水1500萬噸等,不僅能保障廣東基礎食鹽供應安全,提升國內食鹽市場供給質量,還能緩解雷州半島淡水資源的緊張局面。呂永鐘介紹,該項目目前正積極在生態海鹽、海水淡化、高端飲用水、清潔能源、工業園區等領域統籌規劃,力爭成為中以合作的標桿項目。
此外,省鹽業集團將借助總規模100億元鹽業產業基金,以海鹽為突破口,發展向海經濟,開發海洋資源,利用雷州半島規模化生產海鹽后集約下來的約30平方公里鹽田土地,開展海洋產業集群及特色小鎮建設,實現從“改產品”向“改產業”轉變,推進鹽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粵東西北與珠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我省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打造沿海經濟帶、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