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News

諸多新政配套“十三五”規劃海水淡化產業正全面回暖

Updated:2017-04-12 10:28

        據中國環保在線2017年3月2日訊 對沉寂良久的海水淡化行業而言,《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無疑是一針及時的強心劑:“未來四年內,海水淡化總規模將達到220萬噸/日以上。”顯然,隨著產業規模大幅提升,海水利用將迎新一輪發展契機。
  “截至2020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在日前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印發的《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中,作為重要戰略資源的海水利用的規模化應用被寄予厚望。而事實上,上述目標較2015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總規模100多萬噸/日翻了一番。
  眾所周知,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沿海電力、化工、石化、鋼鐵等企業的鍋爐、生產工藝用水。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海水利用是解決沿海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基于此,《規劃》明確,截至2020年,在海水淡化產業方面,實現海水利用實現規模化應用,自主海水利用核心技術、材料和關鍵裝備實現產品系列化,產業鏈條日趨完備,培育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政策與機制更加完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而就總體產能規模,沿海城市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05萬噸/日以上,海水直接利用規模達到1400億噸/年以上,海水循環冷卻規模達到200萬噸/小時以上。海水淡化裝備自主創新率達到80%及以上,自主技術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國際市場占有率提升10%。在擴大產業園區海水利用規模方面,據《澎湃新聞》報道,包括天津臨港經濟區海水淡化、福建漳州古雷經濟開發區海水淡化、青島西海岸經濟區海水淡化、大連紅沿河核電海水淡化、河北曹妃甸京唐鋼鐵海水淡化、浙江舟山國際綠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等在內的項目被重點提及。
  “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水利用面臨規模化應用關鍵期。《規劃》為此提出,我國將充分利用現有各方面的財政投入渠道,圍繞海水淡化工程和強化技術創新,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其中,在沿海缺水城市,集中支持建設2~5個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并開展技術政策試點示范,探索海水淡化水進入城市市政供水管網的模式及投資、運營和管理機制,建設與城市最低民生用水相適應的海水淡化廠。
  不過,目前海水利用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據《規劃》中介紹,我國海水淡化規模偏小,利用量較少,且多為分散供水,海水利用涉及管理部門較多,協調協作機制尚不健全,淡化裝置產能閑置與城市缺水并存。為此,“完善海水利用財政投入與激勵政策”,包括加大中央及地方政府投入,支持區域海水淡化保障等公益類海水(苦咸水)淡化民生工程以及輸水管網建設等一系列舉措被不斷推出。
  與此同時,相關扶持政策亦將持續發力。在用好所得稅“三免三減半”政策下,落實和完善有關海水淡化稅收優惠政策。加快推進新技術新成果轉化,對符合條件的海水利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保費進行補貼。支持海水淡化制水參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等電力市場化交易,降低海水淡化制水成本。
  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進而指出,我國將加快建立多元投入保障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有效發揮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的引導作用,在業務范圍內積極為符合條件的海水淡化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鼓勵政府引導金融資本、民間資本等設立海水淡化產業投資基金,各級政府投融資平臺可通過認購基金份額的方式予以支持。鼓勵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海水淡化和利用業,鼓勵符合條件的海水淡化企業采取發行股票、債券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
Related News

德州市發改委督導再生水資源工程配套建設膜工藝設施

據齊魯晚報網2014年3月10日訊3月9日,記者從德州市發改委獲悉,今年將立足于合理高效開發利...

Updated: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