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2017-06-14 11:45
據荔枝網2017年6月13日訊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這首上世紀70年代創作的歌曲贊頌了太湖美麗的自然風光,也唱出了它傲人的資源稟賦。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太湖哺育了美麗而富饒的江南文明,使其迅速成長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然而2007年夏季,太湖爆發藍藻水污染危機,一時間造成流域周邊多個城市居民飲用水緊張,人們這才意識到,昔日秀美的太湖已經不堪重負,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拉響了警報。于是,對太湖的治理修復立即提上日程,一場持久戰就這樣拉開序幕。如今十年過去,太湖現在是什么樣兒了?江蘇新聞廣播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重現太湖美》。
今天請聽第一篇:《多重措施保障,放心喝上太湖水》。
“買水,排排隊,不要搶……”這是2009年上映的電影《河長》中的一幕,藍藻爆發引發了全市的飲水危機,市民們排隊搶購純凈水,整個城市沉浸在沒水喝的恐慌之中。這種恐慌和焦慮,所有太湖人都不會忘記。南泉水源廠廠長胡宗長已經在廠里干了20年,他說,當年的一些細節現在仍歷歷在目:“5月29號,2007年的水危機就發生在這兒,當時源水就有味道,進場水已經超出了自來水處理的能力范疇,我們就采取一系列應急措施,加高錳酸鉀啊,活性炭啊,持續了2~3天的時間,第三天完全好了。”
如今站在當年爆發異味的太湖南泉水源地,湖面波光粼粼,水色淺藍如畫,讓人很難將它和綠油油的成片藍藻聯系在一起。胡宗長指著立在水里的監測設備說,這個平臺就是在水危機發生后建成的,這些年傳輸的數據越來越好,因為治理太湖的底線就是守住水質安全:“這十年來水質是越來越穩定,氨氮、耗氧量這些指標都越來越好,氨氮最差的時候是1.0,現在基本是在0.2以下。我們加強監測,從東到西十幾個點每周都去監測,看我們周邊的水質環境,一旦外圍水有影響了,應急設備、應急技術,全都提前做好準備。”
符合標準的源水通過管道輸送到周邊的自來水廠,與其他地區不同,太湖流域的自來水廠的處理工序多了一道,在全省率先實現深度處理,中橋水廠副廠長鄒琳介紹,和家里的凈化器一樣,自來水廠的設備里也加裝了幾百根像摩絲一樣細細的過濾膜:“這個摩絲外表面呢有無數孔徑,它的平均孔徑是0.04個微米,孔徑用來截流水中的顆粒物質,比如藻類、細菌、兩蟲等等,經過這個深度處理,我們出廠水呢是滿足并優于國家衛生飲用水標準的,出廠水直接可喝的。”
無錫市中橋水廠15萬噸/日超濾膜深度處理工程
無錫市民在中橋水廠超濾膜車間展廳了解制水過程并品嘗直飲水
處理過的飲用水源源不斷地送往千家萬戶,傍晚時分,住在無錫曹張新村的劉女士正在廚房里洗著小青菜等為家人準備晚餐,雖然現在太湖藍藻已經進入夏季爆發期,但她感覺水質并沒有什么不同:“現在我們自來水質量一直很穩定的,這幾天天氣蠻熱的,我們還是用得很放心的。”
此時,在無錫自來水廠總公司應急中心的辦公大廳內,笪躍武正和同事們盯著大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各家自來水廠的安全數據都會反饋到這里。他說,水污染危機發生后,除了太湖水,無錫人還喝上了長江水,10年來再沒發生過一起嚴重的水污染事件。一旦任何一個飲用水源地出現問題,都能夠實現無縫切換:“為了保證我們任何一個水源出問題不影響用戶,我們建設了一個清水的高速通道,就是把四個水廠出水都通過高速通道把他們連通,就是保證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可以通過高速通道保證供水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