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精准诊疗与生物医药研发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反映肿瘤转移、复发的 “液态活检标志物”,其高效分选是解锁临床价值与科研潜力的关键。国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依托第四代微流控芯片 CTC 捕获技术,突破传统 CTC 分选 “标本稀有难获取、活性损伤大、分选效率低” 的行业痛点,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从临床诊疗到基础研究的全场景解决方案,推动肿瘤精准医疗与创新药物开发落地。
一、核心技术
1. 技术原理:
基于 CTC“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尺寸与刚性异于血细胞” 的病理学特征,国初科技采用确定性侧向位移(Deterministic Lateral Displacement)微流控结构,设计专属临界分选尺寸。全血样本进入芯片后,在流体力学作用下,CTC 因物理特性差异被精准 “截留”,红细胞、白细胞等杂质细胞则顺利通过,实现无需抗体标记的高效分选 —— 避免抗体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干扰,可完整捕获上皮型、间质型、肿瘤干细胞型等所有表型 CTC,解决传统抗体标记法 “漏捕特殊表型 CTC” 的问题。
2. 技术优势:
国初科技 CTC 分选技术在效率、兼容性、操作便捷性上全面优化,满足临床与科研场景的高频应用需求:
-
高效精准:CTC 回收率>95%,红细胞去除率≈100%,白细胞去除率>99%,可从 1ml 含数十亿血细胞的样本中精准捕获 1-50 个 CTC;
-
快速便捷:无需红细胞裂解、白膜层分离等前处理步骤,5ml 全血样本仅需20-30 分钟完成分选,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值守;
-
通用兼容:支持各品牌 EDTA 抗凝采血管,可直接对接下游检测设备,降低跨平台应用门槛;
-
无损活性:纯物理分选无化学试剂损伤,保持 CTC 完整生理活性,为后续药敏实验、单细胞培养等提供 “活细胞样本”。
3. 配套试剂:
为进一步提升 CTC 分析价值,同步研发循环肿瘤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试剂可覆盖生物医药领域核心分析需求:
上皮型 CTC/CTM 鉴定(CKpan+、CD45-、DAPI+):辅助肿瘤早期诊断,CTM 数量可提示转移风险;
间质型 CTC/CTM 鉴定:反映肿瘤 EMT(上皮 - 间质转化)过程,为耐药监测与转移预警提供依据;
肿瘤干细胞型 CTC 鉴定(CD45-、CD24-、CD44+、DAPI+):关联肿瘤复发与化疗耐药,助力预后分层;
PD-L1 表型 CTC/CTM 鉴定:适配免疫治疗需求,克服肿瘤组织时空异质性,指导 PD-1/PD-L1 抑制剂用药选择。
二、
临床诊疗应用
1. 肿瘤早期筛查:
传统肿瘤早期诊断依赖影像学或穿刺活检,存在灵敏度低、侵入性强的问题。国初科技 CTC 分选技术仅需 5ml 全血,即可通过捕获微量 CTC 并结合上皮型 CTC 鉴定,实现无创高效的早期筛查—— 尤其适用于肺癌、乳腺癌等高发肿瘤的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家族肿瘤史者)。
2. 疗效监测与耐药提示:
数量层面:治疗后 CTC 数量显著下降,结合影像学、血清学指标,可快速确认疗效;
表型层面:若间质型 CTC 比例升高,提示肿瘤细胞进入 EMT 过程(耐药关键机制),临床可及时切换靶向药物或化疗方案,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3. 预后评估与复发监测
预后分层:分选后若检测到间质型 CTM、肿瘤干细胞型 CTC,提示转移风险与恶性程度高,可将患者纳入 “高危随访组”,优化随访频率;
复发预警:传统方法难以发现微小转移灶,而国初科技CTC技术可敏感捕获血液中 “残留 CTC”,在复发症状出现前数月发出预警,帮助临床提前介入治疗,降低晚期转移概率。
4. 辅助诊断与用药指导
对于无法获取肿瘤组织的患者(如晚期患者、肿瘤位置特殊者),CTC 分选技术可实现 “液体活检替代组织活检”:
辅助诊断:通过分选鉴定 CTC 的肿瘤特异性表型(如肺癌 CTC 的 CKpan+、CD45 - 特征),为无组织样本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用药指导:分选后的活性 CTC 可直接用于基因突变检测(如 EGFR、ALK 突变),指导靶向药物选择;同时,肿瘤干细胞型 CTC 的检测可提示化疗敏感性,帮助临床规避无效化疗方案。
国初科技 CTC 分选技术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生物医药领域 “临床 - 科研 - 产业” 协同发展的推动者,推动肿瘤诊疗从 “侵入性、静态化” 向 “无创化、动态化、个体化” 转型,提升患者诊疗体验与生存质量;如需了解国初科技循环肿瘤细胞分选仪的具体应用场景、技术参数或合作方案,可致电0592-6518670获取详细资料,国初科技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精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