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News

國家和行業協會正在推動供水企業采用先進的凈水工藝

发表日期:2009-11-03     浏览次数:

    據中新網2009年11月3日訊 10月17日,在環球國際(2009秋季)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水資源中心主任邵益生的一席話被個別網絡媒體解讀為中國城市自來水價格面臨上漲趨勢,引起了廣泛關注。隨之,國內主流媒體紛紛轉載,各大網站上的評論鋪天蓋地。
    其實,邵益生所指的水價,不僅是指自來水價格,還包括水資源費、原水費(水利工程費)和污水處理費。邵益生認為,水源短缺、水體污染和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提高,客觀上要求增加投入,相應的成本也會提高,這就加大了水價上漲的壓力。但由于我國實行的是基于成本的政府定價制度,水價制定除了基于成本之外,還要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等其他因素,因此,再一定時期內,成本上升并不意味著水價就一定能上漲。
    但毫無疑問的是,水問題已經成了城市中人們最為關注而又極具爭議的焦點。
    水價對誰壓力更大?
    今年以來,各地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水價上漲大合唱:1月1日,廣東自來水價格全面上調;4月1日,南京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每噸上漲0.3元,由2.5元上調到2.8元;5月6日,沈陽召開水價調整聽證會,報道稱各方在水價上漲的大方向上沒有分歧,沈陽水價上漲已成定局;6月1日起,昆明水價全面上調,居民用水每噸提高0.65元;6月20日,上海上調居民用水價格,綜合水價由每噸1.84元上調到2.30元,計劃從2010年11月20日起,將再次調高到2.80元;7月,北京水務局在答復一位市民的網上咨詢時表示,北京水價將在年內調整……
    各地水價上漲的理由雖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
    一是中國的水資源緊缺,通過提高水價可以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8月4日,國家發改委就發文肯定各地上調水價的做法,認為這些措施符合資源價格改革方向,有利于促進資源的節約使用和環境保護。
    二是認為中國水價長期偏低,自來水行業普遍虧損,只有提高價格,才能保證供水行業的持續發展。供水企業認為,近年來電費上漲,污染導致的原水水質下降,供水質量標準提高等,使得水處理的成本不斷上升,必須要提高水價來補償。今年1月北京市兩會期間,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自來水集團負責人崔君樂說,按照北京目前的水價,自來水公司每噸水虧損0.8元。國家統計局今年5月的數據顯示,有900多家水務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額高達30億元。兼任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會長的邵益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全成本回收是目前制定水價時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全成本包括成本(建設、運營)、稅收、費用和合理利潤,這是保證供水系統能夠持續穩定運營的必備條件,我國現行的《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大致也是這么規定的。全成本回收在發達國家執行得不錯。但發展中國家還有一些困難,許多情況下僅能回收運營成本。
    不過,普通民眾則普遍反對水價上漲。新浪網7月份進行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超過65%的網民認為城市供水和水價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價成本不透明。他們認為,供水企業虧損更多是因為冗員和高福利等因素造成的,應該從自身管理出發,降低運營成本。
    輿論認為,水作為重要的公共品,其價格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民生問題。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上調水價會給民眾尤其是低收入者帶來更多的生活壓力。但邵益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電費、煤氣費、通訊費等日常支出相比,水費在中國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當然,水價上漲對部分低收入群體的壓力會比較大。但是這部分人的問題不僅僅是用不起水的問題,還有用不起電、用不起氣、吃不起菜等等,應該通過社會保障體系的救濟渠道來綜合解決,邵益生認為,水價制定不能與社會政策混在一起,水價應該基于水的合理成本來制定,當然,這個成本應當是對消費者透明的,是經過有關部門監審的。
    外資陰謀推高水價?
    輿論還將水價上漲的矛頭指向了外資水務公司。
    有報道說,此前大舉高溢價收購國內城市供水企業的外資水務公司不僅成為供水漲價的主要操作者,還壟斷了中國水務市場。報道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員及有關專家已經就水價問題在部分城市調研,而調研的重點之一,就是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的影響,以及外資與這一輪水價上漲的關系等。
    據公開資料,天津自1997年與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合作起的10多年時間,天津居民生活用水的價格先后上調了8次,由每噸0.68元提高到3.40元,水價上漲近5倍;昆明自來水集團2005年底開始與威立雅合作,次年1月昆明市就上調水價,至2007年7月再次上調,漲價幅度和頻率都頗為驚人。在一些評論人士看來,水價上漲與外資水務公司之前的高溢價收購存在著當然的聯系。外資陰謀論得到廣泛支持后,某中央新聞網站甚至以跨國水務巨頭準備‘水淹中國’?作為其報道的標題。
    但也有人不認同這個觀點。反對外資威脅論的人士稱,水價改革背后與外資沒有直接關系,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遠未達到壟斷地位。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從外資企業簽約項目的處理能力來說,在華主要外資企業目前所有簽約項目的供水總能力不到全國供水總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務實際市場占有率不到3%。
    邵益生認為,無論是外資還是民資,資本的本質都是追求利潤的,在高溢價收購之后,必然要求較高的回報,這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們不是慈善機構。應該反思的倒是那些決策者,要想想高溢價賣出供水系統后會留下什么后遺癥。其實,對于城市供水設施這樣的關乎國計民生的公共產品,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是否被高溢價收購,而在于到底該不該賣?
    自來水何時能直飲?
    除了水價,人們同樣關心城市自來水的水質。北京的老陳經常看國外電影、電視劇,他對片子里經常出現的擰開水龍頭就能喝的水非常羨慕。他常常想,什么時候自己家里的自來水也能打開龍頭就喝呢?
    與老陳一樣希望能喝上直飲水的大有人在。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部分社區配備了飲用水凈水系統,對自來水進行深度處理,處理后的水可以直接飲用。上海市還宣布,到2010年,世博園區將每天提供50萬噸直飲自來水,使游客打開水龍頭就能喝到安全、優質的自來水。而深圳特區更是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生活飲用水水質發展規劃,到2010年,特區內的自來水全部可直接飲用。
    不過,邵益生指出,直飲水并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目前沒有一個標準說什么樣的水是直飲水,什么不是。而且,是否直飲,還有個飲水的習慣問題,不像西方人普遍喝生水,多數中國人更喜歡燒水喝。事實上,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所指的生活飲用水就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其英文就是Drinking Water。邵益生介紹說,2006年通過的最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日本、歐洲、俄羅斯等國的飲用水標準,將飲用水的檢測項目從1985年標準的35項增加到了106項,主要檢測項目的限值都不低于世衛組織推薦的標準,可以說,符合這些標準的水就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據了解,目前北京、深圳、廣州等許多大城市供水企業的出廠水基本能夠符合新飲用水標準,與歐美發達國家水廠的出廠水水質也相差不大。但由于中國城市的供水管網與發達國家還是有差距的,尤其是有些二次供水設施質量、衛生條件較差,從用戶水龍頭出來的水質量下降較大。
    邵益生說,國家和行業協會正在鼓勵和推動供水企業采用先進的凈水工藝,更新維護供水管網,并接管原本由物業等管理的二次供水設施,將合格的自來水直接供應到用戶龍頭,以盡早實現水質達到新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
    在邵益生看來,理想的城市供水狀態應該是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公共供水服務,水量充足,水壓穩定,水質符合國家標準,人人都能喝上放心水。
    當然要達到這個狀態也很不容易。他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