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News

再生新生水是新加坡供水來源的重要一環

发表日期:2008-05-08     浏览次数:

    據中國紡織網2008年5月7日訊 除了雨水貯存之外,進口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是新加坡另外三個重要的供水來源,新加坡人還為其取了一個頗有危機感的名字――城市的四大水喉。
    新加坡環境與水源部環保伙伴聯系署副署長鄭振揚向記者介紹,2000年起籌建的新生水廠目前已經增加到4座,第五座也處于建設當中。所有廢水都會通過城市中密集的地下網路被運送到這些水廠加以處理。現有四座水廠的產量,已經占到全國供水需求量的15%以上。
    一座面向公眾的新生水展覽館也于2003年開放,在這里不僅可以親眼目睹污水如何新生,還有講解員向來訪者繪聲繪色的介紹水的重要性。在鄭振揚的引領下,記者參觀了這座如今被旅行者頻繁光顧的展覽館。隔著玻璃窗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所有污水要經歷三部曲――微濾、先進隔膜以及紫外線消毒,才可以獲得新生。經過3萬次以上的科學檢驗,這些新生水被證實超越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50倍以上。

目前的新生水主要供工業和商業使用,同時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每天也將2.3萬立方米的新水與蓄水池里的原水混合,作為生活用水的間接來源。這也是沿襲了歐美一些國家推廣新生水的傳統做法。澳大利亞《星期天郵報》還曾經在當地展開了一項 盲試,向公用事業局取得一些瓶裝新生水讓澳大利亞人嘗嘗口味,并同來自其他水源的食用水進行比較,結果有1/3的公眾認為新生水的味道最好。
    無論是口感還是純凈度,都不存在任何可質疑之處。但一部分公眾依舊認為,再生水由生活廢水凈化而來,加上紫外線殺死了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所以拒絕飲用。為了打消公眾疑慮,一些政府官員和社會人士,都自告奮勇飲用再生水。在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已經工作30多年的3P網絡署署長葉慶元告訴記者,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容易,但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飲用再生水這個行列。
    當我問到陪同前來的鄭振揚,新加坡海水淡化的技術是不是世界領先?這位副署長笑著對我說,中東那邊可能會更先進吧,因為他們比我們還缺水。2005年9月,新加坡第一座私人企業設計、興建、擁有的海水淡化廠――大士海水淡化廠投入生產,第一年運作中淡化海水的成本高達每立方米新幣78分(大致合人民幣4元)。看來在短期內依靠淡化技術尋求水源解決方案,即便對于人均GDP接近于美國的新加坡,也算得上是奢侈品。
    開源也需節流。從1997年起,公用事業局開始逐次提高水價。新收費制度的實施使得高用水量的家庭需要付出更高的稅務。2000年7月1日起,家庭用戶每月首40立方米耗水稅提高至30%,若超過40立方米,則須支付45%的耗水稅。2004年的用水量比1995年減少了11%,同期水費則上漲了一倍以上。新加坡為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在2012年人均家庭用水量由目前的160公升降低為155公升。
    新加坡用水如今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驕傲的到世界各地的展會上推銷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四大水喉這種可持續管理水源的模式,也為新加坡贏得了2007年的斯德哥爾摩水資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