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发酵-膜分离耦合强化二氧化碳转化合成丁二酸新工艺

发表日期:2018-08-20 16:06文章编辑:国初科技浏览次数: 标签:    

      据膜科学与工程微信公众平台2018年8月20日讯 丁二酸(Succin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领域,可作为合成1,4-丁二醇、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及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的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合成1摩尔丁二酸将固定1摩尔的二氧化碳,因此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不仅可以降低原料成本,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目前,丁二酸生物合成过程主要采用碳酸镁作为中和剂,反应过程中有大量未利用的二氧化碳释放至大气中,同时丁二酸提取过程中积累大量硫酸钙(提取过程中硫酸中和碳酸镁,加钙脱除硫酸根),这将加剧丁二酸生物合成对环境的压力。针对此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万印华研究员团队通过在密闭反应体系和温和压力(0.4bar)下实现二氧化碳自循环,并采用氢氧化钠作为中和剂,能有效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但合成的高浓度丁二酸盐会抑制细胞的生长并降低丁二酸的生产强度。针对此问题,该团队将超滤膜技术引入丁二酸生物合成过程以构建膜生物反应器,原位移除高浓度的丁二酸盐,使丁二酸生产强度及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提高39.2%。同时,利用纳滤膜技术对超滤透过液进行浓缩,以回收其中的氮源并对丁二酸进行初步纯化,结果表明纳滤膜对超滤透过液中总氮及色素脱除率分别达到80.6%和95.4%,这将有利于后续丁二酸的提取,并且纳滤截留液可作为营养成份返回至发酵体系,替代部分发酵原料。

 

发酵-膜分离耦合强化二氧化碳转化合成丁二酸新工艺


  该研究表明,将超滤-纳滤膜集成技术引入丁二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将有助于提高丁二酸的生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06240)和北京自然科学基金(5182025)的支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266 (2018) 26-33。

相关新闻

利用膜法脱湿技术解决气体干燥难题

从化工合成、石油精炼到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水分的存在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腐蚀设...

日期:2025-05-08 浏览次数:172

国初科技应用新型分离技术解决溶剂脱水膜技术难题

据今日头条4月24日讯,在全球推崇碳中和的大环境下,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面临着巨大的...

日期:2025-04-24 浏览次数:4044

制氮膜技术应用于冰箱保鲜

据搜狐新闻4月16日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食品新鲜度需求的升级,传统冰箱...

日期:2025-04-16 浏览次数:236

气体分离膜技术高效分离和提纯甲烷

据网易新闻4月9日讯,在全球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当下,如何高效分离和提纯甲烷...

日期:2025-04-09 浏览次数:101

新型分离技术用于富氧新风空调

在当下,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紧密相连。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富氧空调...

日期:2025-04-22 浏览次数:147

利用气体分离膜手段高效获取氮气

据搜狐网3月28日讯,在现代工业与科研领域,氮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食品保鲜到电子制造...

日期:2025-04-01 浏览次数: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