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嘉興在線2017年2月24日訊 昨天上午,記者從共同推進水專項太湖流域嘉興市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上獲悉,環保部科技標準司、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和嘉興市人民政府就“十三五”太湖流域(嘉興市)水專項實施工作簽訂合作備忘錄,在2017~2020年4年間,水專項“十三五”太湖流域(嘉興市)中央財政資金將投入約1.7億元用于嘉興的科技治水項目。
水專項聚焦
嘉興地區水環境
什么是水專項?水專項即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即通過科技治水研究與各地實際相結合,為示范流域水質改善、“水十條”實施和海綿城市建設等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撐。
“十三五”是水專項的收官階段,“十三五”期間,水專項的專項流域綜合示范資金和項目重點將聚焦到京津冀區域和太湖流域,嘉興作為太湖流域的一部分,是該流域治水工作的重點。
此次簽訂的備忘錄旨在針對太湖流域嘉興地區水環境污染特征,研發示范一批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管理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的關鍵技術,推廣應用一批成熟適用的技術、產品、裝備和平臺,實現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推廣兩個重大突破,為我市落實國家《水十條》、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區水環境質量改善、水源水質及供水水質安全提供科技支撐。到2020年,我市將實現以Ⅲ類水為主體的水質改善目標,確保楓南大橋、青陽匯等斷面水質達到《水十條》斷面考核要求。
以科技創新
破解治水難題
眼下我市正在實施中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融入了科技治水的內容。昨天上午,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和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考察人員先后來到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現場和貫涇港生態濕地,對我市的科技治水現狀進行考察。
“這是‘雨水花園’,雨水通過一個預處理井進行初步滲透處理,其中的懸浮物、漂浮物和垃圾被攔截,然后進入‘雨水花園’后再排入市政雨水縱觀。”在已經完工的海綿城市萬國路工程現場,項目負責人介紹,萬國路海綿城市示范段共2.7公里,這個工程結合了“低影響開發”的理念,構建源頭低影響開發系統,實現了削減面源污染和雨水徑流量。
近年來,我市一直致力于以科技創新破解治水難題,除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的雨污分流、削減面源污染系統工程外,還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的技術優勢,運用膜生物反應器、生態濕地、人工浮島等,為清淤截污、水體自凈、生態修復等插上科技的翅膀。其中,石臼漾水源地、貫涇港水源地等相繼建設生態濕地,通過生態濕地的凈化,水質大大改善,目前流往貫涇港水廠的水質基本穩定在Ⅲ類水。
實行“地方首長+項目首席科學家”機制
近年來,全市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連續保持優秀,去年年底Ⅳ類及以上水體比重提高到93.1%,其中Ⅲ類及以上水體比重提高到19.2%,省控斷面劣Ⅴ類水體實現清零。不過,嘉興水環境目前依舊存在印染、造紙等重污染行業排放量大、生活污水治理難度大等問題,此次的合作,就是要從科技治水的角度,針對嘉興水環境存在的薄弱處進行突破,實現嘉興水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了解到,在科技治水項目工作中,我市將實行“地方首長+項目首席科學家”分工協作的實施機制,副市長(地方首長)是行政責任人,“兩司”和嘉興市通過公開擇優的方式,共同確定項目首席科學家和項目團隊。
根據此次簽訂的備忘錄,“地方首長+項目首席科學家”將共同推進嘉興地區的科技治水項目,開展嘉興區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綜合調控與平臺建設、平原河網地區污染源深度削減、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成套技術集成研究與綜合示范、分散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智慧監測控制體系建設研究、嘉興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網漏損監控和多水源供水水質安全技術研究等科技治水合作課題。
其中,針對我市平原河網地區河道密度高、自凈能力弱、城鎮農村復合污染明顯等問題,重點開展特別排放限值下印染、造紙等重污染行業廢水穩定達標與污染減排、城鎮污水強化脫氮除磷、入河面源污染攔截與凈化、污泥高效減量化和資源化技術、重污染河網水體生物生態修復、河湖水系水量與水質聯合調控技術、水源地水質提升與生態保障技術等成套技術集成研發與綜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