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網2017年2月9日訊 污水如何變成清流,剿滅劣Ⅴ類水后又如何防止其死灰復燃?嘉興以科技為引擎,讓治水更“智能”。
近年來,嘉興全市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連續保持優秀,市控以上斷面中Ⅴ類、劣Ⅴ類水與Ⅳ類以上水的比例從“十二五”初期的8∶2變為現在的不到1∶9,去年年底Ⅳ類及以上水體比重提高到93.1%,其中Ⅲ類及以上水體比重提高到19.2%,省控斷面劣Ⅴ類水體實現清零。
污水變清流,嘉興的秘訣是依靠科技清水。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的技術優勢,嘉興運用膜生物反應器、生態濕地、人工浮島等,為清淤截污、水體自凈、生態修復等插上科技的翅膀。
烏鎮市河的變化就得益于此。市河位于烏鎮鎮區,沿岸百余戶居民的生活污水曾經直排入河,河水渾濁不堪,是典型的劣Ⅴ類水質河道。
烏鎮與浙江農林大學合作,于2015年6月實施市河生態修復工程,設置5個生態圍堰,開展市河區域治水。技術人員在河道中設置生物膜、安裝太陽能增氧設備、加投高效微生物菌劑等。一年后,河道水質控制在Ⅲ類水標準,水體透明度達50厘米以上。
在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上,科技同樣大顯身手。平湖運用高效微生物技術處理污水,可以做到長期不外排活性污泥,經過8小時就能達到Ⅳ類水質。
高效剿滅劣Ⅴ類水,如何防止其死灰復燃?這也離不開科技手段的保障。
一個頭戴探照燈的機器人,緩緩爬行于黑暗的地下管網內,視頻所及一一傳回監視器。借助機器人之手,嘉興全面掌握了地下管網破損、雨污混接等情況,并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有效堵住污水滲漏的口子。
此外,嘉興在全省率先將年排放50噸以下廢水的工業企業納管處理,到2015年底就實現了8847家工業企業污水全部入管網。
清水繞城的詩意生活在這里漸行漸近。治水裝上科技發動機的嘉興,正朝著“十三五”時期市域水體以Ⅲ類水為主的目標,加快重塑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嘉興市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到今年年底,嘉興全市城鄉生活污水處理率將提高到85%,截污納管基本實現應截盡截、應納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