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2-02-15 00:00文章編輯:admin瀏覽次數: 標簽:
據中化新網2012年2月14日訊 2月10日,記者在南京化工園區管委會采訪時獲悉,在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和南京化工園區日前共同舉辦的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對接交流會上,雙方決定,將整合優勢技術力量,針對化工園污水治理和污水穩定達標排放進行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園區污水治理水平。據了解,這是繼連云港堆溝港化工園、鹽城陳家港化工園、灌云臨港產業園、濱海工業園、新沂化工園、楚州化工園之后,江蘇省環科院又一個重點合作開展污水治理的化工園區。江蘇省化工園區污水治理難題將進一步得到突破。
江蘇省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李冰介紹,化工是江蘇省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然而化工行業在給江蘇省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難題。江蘇省現有各類化工園區58家,這些園區70%分布于沿江、沿海、環太湖地區,先天布局性環境隱患突出,同時還普遍存在危化品和化工企業環境風險隱患底數不清、早期介入預防監管技術缺乏、環境風險管理體系粗放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化工園區水污染事故頻發。2011年,江蘇省環保廳查處的10件重點環境違法案件中,有7起是污水處理問題,且多集中在化工園區。因此,多家園區被環保主管部門掛牌督辦,嚴重制約了園區的健康發展。
由于化工園區污水治理的形勢嚴峻,江蘇省決定對化工園區污水實施鐵腕治污、科學治污的政策。根據江蘇省出臺的文件,要求化工園區必須有集中式的污水處理設施,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率不得低于25%;加快推進化工園區環境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污染源(包括清凈下水系統)自動監控網絡體系、區域環境質量檢測與污染預警系統和事故應急處理系統;推進化工企業入園進區管理制度,分散的化工企業必須向園區集中,化工園區外不再新批化工項目;所有入區企業必須建設廢水預處理設施,單獨設置廢水排放管、清下水排放管,實現一企兩管,實現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并要對特征污染物實施強化處理措施;在每個企業接管口要設置在線監控裝置,并建立環境管理檔案,實現一企一檔,全面監督。
然而,僅靠政府強硬的政策監管措施是遠遠不夠的。多年從事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膜分離理論與技術等方面的科學研究的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王連軍說,化工污水具有組分復雜、毒性大、基質嚴重失衡的特點,是廢水處理領域的難點和熱點,長期以來,國內外化工行業廢水的處理與回用普遍存在著適用技術缺乏、工藝系統復雜、工程投資大、運行成本高等難題。目前現有的生化、物化、膜分離等技術難以滿足園區廢水達標處理的需求,尤其是在已建成的園區污水處理設施中,低成本的生物處理技術雖占95%以上,但能夠正常運行的不超過5%。
為了破解化工園污水處理的一系列難題,江蘇省環保廳成立了由江蘇省環科院、南京大學等科研單位組成的專家組,根據國內外工業廢水的處理經驗,針對各化工園工業污水實際情況,先后對連云港堆溝港、鹽城陳家港、灌云臨港、濱海、新沂、楚州等化工園區進行工業污水綜合整治。
專家組通過梳理化工企業廢水產生、收集和終端處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并協助園區管理部門制定污水接管標準、收費標準,應急方案等一整套管理體系,包括改造提升園區污水處理廠、建立一企一控水質自動監控平臺;制定一廠一標、一廠一價接管標準及收費標準,優化進網廢水水質;建立以污水為主導的園區污水處理管理模式;建立園區環保人才培訓機制,提升園區水污染防治水平,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入手充分保障園區污水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
近年來,以江蘇省環科院牽頭的專家組完成了《工業園區清潔生產和污染控制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新沂經濟開發區化工廢水處理生物強化技術示范》等15項化工園區水污染治理的重點課題,在化工廢水高級物化預處理技術、高效厭氧反應器技術、生物強化脫氮技術、有機毒物深度降解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形成了化工園區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體系。其中,南京大學任洪強教授帶領的課題組針對化工園混合污水、點源廢水的水質特點和技術難點形成的化工園區工業廢水處理新技術破解了我國工業園區廢水處理的若干難題,最終完成了化工園區工業廢水的集中處理穩定達標排放。該項技術目前已惠及全國10多家化工園污水處理工程,僅江蘇省每年因此新增約5億元產值。此外,課題組還研發了自動化廢水鑒別系統,成功實現了對化工園區工業廢水的在線鑒別,實現了廢水按質收費。